(十二)

 960x300古弟子規動畫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注釋】

(1)朝:早上。
(2)眠:睡覺。
(3)遲:晚的意思。
(4)易至:很快就到。
(5)惜:愛惜。
(6)時:光陰。
(7)盥:洗臉洗手。
(8)兼:同時、一起。
(9)便溺:指上廁所。
(10)輒:每次。
(11)淨手:洗手。

 

【白話解說】

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利用時間多多學習,可以晚一點再睡;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因為人很快就會變老了。早晨起來,必須要洗臉、刷牙漱口;每次上完廁所之後,一定要馬上洗手。

 

【參考故事】聞雞起舞

據《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載,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人,性格豪邁、為人俠義,常救濟貧苦人家,所以很受人們敬重,當時國家情勢內憂外患,祖逖立志要為國家盡力,平定動亂。

 

之後他與好朋友劉琨一起在司州任職,因為志向相同,兩人便住在一起,相互砥礪。當時兩人眼看著胡人南侵,家國殘破,心裡都非常悲憤,便立志要報效國家。有一回,祖逖在半夜時聽到雞啼聲,雖然天還沒亮,但他驚覺時間相當寶貴,應該好好把握,就叫醒睡在一旁劉琨說:「聽到雞叫聲了嗎?我們得趕快起床,把握時間練武吧!」於是兩人無懼夜裡的涼意,到院子裡舞劍鍛鍊身體,每天都不間斷,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後來祖逖受到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大將軍,帶兵平定動亂,收復許多失土,一償報效國家的心願。而劉琨則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展現了他的能力。

(十一)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注釋】

(1)低:輕聲細語。
(2)聞:聽到。
(3)卻:反倒、反而。
(4)宜:適當。
(5)趨:快步走上前。
(6)遲:緩慢。
(7)起對:站起來回答。起,起立。對,對答、答話。
(8)視:看、注視。
(9)事:侍奉。
(10)諸父:父親的兄弟,父之兄稱伯父,父之弟稱叔父。廣義指父親的同輩。諸,諸位、許多。
(11)諸兄:堂兄、表兄。伯叔的兒子稱堂兄弟,姑母、舅父、姨母的兒子稱表兄弟。「諸父諸兄」指父親的親戚,但此原則也適用於母親的親戚。

 

【白話解說】

在長輩面前,說話要輕聲細語;但聲音太小聽不見,反而不適宜。到長輩面前要快步前進,告退時要放慢腳步;長輩問話要起立回答,注視長輩,不可東張西望。侍奉各位叔叔、伯伯,如同侍奉自己的父親;侍奉各位堂兄、表兄,如同侍奉自己的兄長。

 

【參考故事】張良敬老  三趨圯橋終得道

張良,字子房,漢朝開國功臣,封為留侯,為大司徒。

張良小時候,路過江蘇省下邳縣的圯橋,正颳著大風雪,那時他遇到一位頭綁黑頭巾,身穿黃衣的老人,把鞋子掉到橋下了。老人看著張良說:「小孩,幫我把鞋子拿上來。」張良毫無厭煩之意,馬上幫老人下橋撿鞋,雙手奉上。老人伸出腳來穿鞋,張良更恭敬的幫他穿上。老人笑著說:「這孩子可以教啊!明天一早來這裡,我有東西要教你。」

 

隔天一早天快亮的時候,張良就依約前來,老人已經在那裡了,老人說:「我們約定好了,你卻比我晚到,不能把道傳給你。」如此跑了三次,第三回張良先趕到了,且毫無倦怠之意,老人很高興,拿書給他說:「讀此書可為帝王師,如果要再求教於我,就到山東省穀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張良讀這本書後,能隨機應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人稱這本書為「黃石公書」。用此書修身,能修煉氣功,辟穀斷食,進而身體輕盈,得道成仙。

 

張良屍解離世後,埋葬在陜西長安的龍首原。西漢末年赤眉之亂,農民組成赤眉軍,到處捕殺官員和軍人。當時有人挖出張良的墓,只見到黃石枕,石枕忽然凌空飛去,有如流星,卻沒看到張良的屍身和衣帽。

 

張良登仙位,為太玄童子,常年跟隨太上老君(對道家始祖老子的尊稱)於仙境。他的第八代孫子張道陵出家修道,於鶴鳴山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後,到崑崙山朝見西王母,張良也前往參加盛會。(取材唐代杜光庭《仙傳拾遺》)

 

(十)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注釋】

(1)疾:快速。
(2)趨:快步上前。
(3)揖:拱手行禮。
(4)恭立:恭敬的站好。立,站立。
(5)猶:仍然、還。
(6)待:等待。
(7)餘:多出的。
(8)命:命令。
(9)乃:才。

 

【白話解說】

路上遇到長輩,要趕快走上前去行禮請安;長輩沒說話,就退到一旁恭敬的站著。騎馬遇到長輩要立刻下馬,坐車遇到長輩要立刻下車;長輩走過去還要等一下,等到長輩離開一百多步自己才能走。長輩站著,晚輩就不能坐下;長輩坐著,命令你坐才可以坐下。

 

【參考故事】楊時、游酢立雪程門

宋朝進士楊時、游酢,是程門(注1)四大弟子中的兩位,他們遠從福建到河南拜師求學,留下「程門立雪」的千古佳話。

 

楊時從小是個神童,很會寫文章,二十幾歲就考中了進士。但他放棄高官厚祿,求學於程顥。程顥目送他歸去時,曾有感而發:「吾道將南傳了!」

 

游酢年少時天資聰穎,過目成誦。程頤一見到他,就稱讚他的資質可傳承道統。楊時、游酢先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他們已經四十歲,早就考上了進士,仍然又向程頤繼續求教。

 

楊時和游酢初次拜見程頤,程頤正閉目靜坐,二人恭敬的站立一旁等候。程頤發覺時,看著他們說:「你們還在這裡啊?天晚了,回去休息吧!」一出門,才發現門外積雪已深及一尺。後人以「程門立雪」比喻尊師重道,誠懇求學。(取材宋代《二程語錄》)

 

二人後來都學有所成。楊時官至龍圖閣(王室圖書館)直學士,並把所學傳入福建,為「閩學鼻祖」(閩,福建簡稱)。游酢歷經太學博士、教授、監察御史、知州等官位,因為游酢德行純正,做事厚道,做官所到之處,人民愛戴他有如父母。

 

 

(九)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

【注釋】

(1)或:或者。
(2)長:長輩。
(3)呼:叫。
(4)即:立即、立刻。
(5)代:代替。
(6)稱:稱呼。
(7)顯能:顯現才能。

 

【白話解說】

無論吃飯喝水,或行住坐臥;長輩優先,晚輩在後。長輩叫人,要立刻代替長輩叫喚;要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刻到長輩面前幫忙。稱呼長輩不可叫名字;對長輩不可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

 

【參考故事】王氏自食糟糠

明朝夏誠明之妻王氏,是江蘇無錫的農家婦女,家境貧苦,又遇上荒年,丈夫到外地工作,王氏日夜不停的紡紗織布,盡力準備飯菜給公婆吃,自己以糟糠和野菜果腹。

她婆婆偶然進到廚房,看見她吃的東西,忍不住流下淚來。後來王氏享年八十多歲,沒有病痛,安然而逝。家人夢中看見打旗奏樂的隊伍,迎接孝婦而去。同里有位貢生,每過王氏家門,必定在門外敬禮三次,表示恭敬。

(八)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注釋】

(1)兄道:為兄之道。道,道理、法則。
(2)友:友愛。
(3)恭:恭敬。
(4)睦:和睦。
(5)輕:看淡、看輕。
(6)怨:怨恨。
(7)何生:從何而生?何,哪裡。生,產生。
(8)忍:忍讓。
(9)忿:憤怒。
(10)泯:消除。

 

【白話解說】

哥哥應該友愛弟弟,弟弟應該尊敬哥哥;兄弟能和睦相處,孝道就在其中了。兄弟間對財物看得很輕,怨恨從哪裡生起?彼此言語上多忍讓,怒氣自然消除了。

 

【參考故事】煮豆燃萁  曹植七步作詩

三國時代的魏文帝曹丕,與其弟曹彰、曹植,都是卞太后所生。曹丕繼承魏武帝曹操的王位後,因妒忌任城王曹彰勇武強壯,誘騙他吃毒棗而死,太后解救不及。曹丕又要加害東阿王曹植,太后說:「你已經殺我兒子任城,不得再殺我兒東阿。」

魏文帝曾命令弟弟曹植於七步內作詩,不成就處以重刑。曹植立刻作詩回應:「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面露慚色,深感羞愧。(取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七)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注釋】

(1)疾:疾病。
(2)嘗:通「嚐」,用嘴試味道。
(3)晝夜:從早到晚。晝,白天。
(4)侍:侍奉。
(5)悲咽:悲傷哽咽。咽:聲音堵塞。
(6)居處:居住的地方。
(7)絕:阻絕、斷絕。
(8)盡禮:遵守禮節。盡,盡力。
(9)祭:祭拜。
(10)盡誠:心意真誠。
(11)事:侍奉。

 

【白話解說】

父母生病,子女要先嚐嚐湯藥的冷熱是否適中;日夜服侍,不離開父母床邊。父母去世,子女守喪三年期間,常懷悲傷感恩之心;生活變得更簡樸,斷絕酒肉享受。為父母辦喪事要遵照禮儀,祭拜要恭敬虔誠;侍奉去世的父母,如同侍奉父母生前。

 

【參考故事】丁蘭刻木事親

漢朝丁蘭,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來不及奉養雙親,但常想念父母辛苦的生養之恩。

丁蘭用木頭雕刻父母的人像,侍奉他們就像父母還活著一樣。日子一久,他的妻子就不太尊敬了,用針刺雕像的手指來戲弄,沒想到雕像手指竟流出血來。木頭雕像看見丁蘭,又眼中流淚。丁蘭問明情況,把妻子休棄了。(取材《二十四孝》)

(六)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注釋】

(1)諫:勸告。
(2)更:更改。
(3)怡:溫和愉悅。
(4)吾:我。
(5)色:臉色。
(6)柔:柔和。
(7)不入:不接受。
(8)悅:愉快。
(9)復:又。
(10)號泣:哭泣。號,大哭哀號。泣,低聲啜(ㄔㄨㄛˋ)泣。
(11)隨:跟隨、伴隨。
(12)撻:打。
(13)怨:埋(ㄇㄢˊ)怨。

 

【白話解說】

父母親有了過錯,要好好規勸使他們改正,自己要和顏悅色,聲音柔和;父母不聽勸告,要等到他們高興時再規勸,還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無怨言。

 

【參考故事】秀貞勸母救妹

明朝時,楊秀貞的母親一連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兒子,生第四個又是女兒,母親氣極了,要把女嬰淹死。當時楊秀貞十三歲,急忙抱起妹妹,向母親下跪哀求:「母親為了要兒子就殺女兒,越得不到兒子啊!如果煩惱以後的嫁妝,就把我的陪嫁給這個妹妹吧!」

祖母罵她不懂事,秀貞又跪著稟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現在卻見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動而明白了,於是留養女嬰。兩年後,秀貞母親果真生了一個兒子。

母親生兒子時,秀貞的父親夢見祖父告訴他:「如果第四個女兒不留下來,這個兒子鐵定不能生的。」因為秀貞當初的跪稟之言,至孝感動上天,才得以延續楊家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