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趕走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家長們談起引導小孩閱讀,梅認為:“愛玩、愛看電視都沒問題,附加條件是讀書。把書讀完了,都好說。於是孩子快馬加鞭地提前完成。”她還將這招,舉一反三,廣為運用。軍不以為然:“這就是你的孩子不愛讀書的根源!”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參看下面的試驗。

甲、乙、丙三個孩子年齡相仿,都很喜歡繪畫,自由活動時間總是在畫畫,三個孩子都喜歡某個玩具。

研究人員對甲說:“一周的時間內,如果你完成至少三幅畫,就可以來換取玩具。”一周後,他如願換取了玩具。

乙也完成了至少三幅作品,他有意外的驚喜,也得到了玩具。

丙也完成了數量相當的作品,但不知道有玩具這件事。

兩周後,發現三人中,有一位明顯減少了繪畫行為,您猜哪一位?

竟然是甲。當這三個孩子反省自己為什麼過去這一周畫了許多作品時,甲認為自己是為了玩具;乙比較不會歸因於玩具,因為他原先並未預期得到玩具;丙沒有得到 任何外在獎賞,會覺得自己是因為喜歡畫畫,所以畫了許多作品。畫畫對乙、丙來說都是一種有趣的玩樂;對甲來說,卻變成一種換取酬賞的工作,所以當酬賞結束 候,甲的工作熱情就會降低。

早在三十多年前,許多教育心理學實驗就已經發現這種效果。他們觀察或實驗的對象通常數量更大,學習活動包括繪畫、數學和閱讀等。他們都得到類似的實驗效果:外在獎賞會侵蝕內在動機,把遊戲變工作。

所以類似“你如果……我就……”這樣的話雖能在短期內有些效果,長期來看是卻趕走了孩子的學習樂趣。

文章來源:看中國

發佈留言

Name and email are requir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