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有同理心?

這一集弟子規在孝的表現上就更加要求在道德層面,他討論如何為父母、為他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在心理學上,可以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行為就是同理心。

 

一般來說,同理心的訓練是要先知道對方有什麼樣的心情、感覺;當對方做這一件事情時,他有什麼樣的情緒、同時帶有什麼樣的想法。當我們越能夠知道對方的這些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感受,進而我們就可以調整我們應對的行為。

 

所以當要訓練小孩子同理心時,我們先要讓孩子可以好好感受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感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這些感覺接受器所感知到的感覺都會直接傳導到我們大腦,我們大腦是感覺綜合體,所以當大腦感知、統合越好時,小孩子越可以展現出智慧,但是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與練習。

 

因為家庭是小孩出生後最先處在的外界環境,小孩在家中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如何體諒他人等行為後,他長大後在學校、社會上就會表現出他所學習到的行為模式,所以同理心訓練的場合,最初的就在家庭中;而孩子最先遇到的人,那就是父母親了。

 

轉回來訓練同理心的部分,感覺是最基礎的,在五感訓練中,我們其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小孩子去感覺他對外界環境的感受,例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公園,讓孩子好好玩;休息時,可以跟他討論:”他最喜歡玩什麼遊戲器材?” ”為什麼喜歡這一個遊戲?” ”它容易嗎? ” ”還是具有挑戰性? ” ”還是有很多人可以一起玩?”;再例如:跟孩子去餐廳吃飯時,可以跟孩子討論:”他覺得這間餐廳的特色” ”是餐點好吃? ” ”或難吃? ” ”裝潢很特別? ” ”還是服務很好? ”,最後一定要問:”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一問就可以讓他去整理自己的思考。

 

從這些討論中,孩子會經由自己的感覺去整理自己的感受,當他越知道自己的想法時,他就越可以覺察自我,藉由這樣的學習,我們也可以協助他去類推他人感受,例如:”你覺得這個人今天心情好嗎?” ”他最喜歡什麼? ” ”他可能想要什麼? ” ”為什麼他要這樣想? ”,如此就可以訓練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的訓練方式看起來很容易,但是他最困難的不是方法的本身,而是我們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方法後一下子就要討論某一事件與是否有標準答案,但是同理心的練習中常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往往是每個人講自己的感受,每個答案都可以被接受,或許您不認同孩子當下的觀點,但這時您要做的就只是講自己的感受就好了,讓孩子參考、去思考。如您想要孩子認同您的觀點,那就取決您跟他的關係了;親子關係好,他就會認同您了。

 

發佈留言

Name and email are requir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