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生命美好

這篇內容主要是要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一些行為、留意他人感受,如何不要打擾他人。這讓我們知道弟子規的內容不是單單只關注到自己,而是他的出發點是對別人好,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大家在一起可以和平相處。

 

在做出這樣可以體諒他人的行為,第一件事就是要學習是否可以同理他人。之前文章中,我們有提及如何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覺他人的感受,而這篇則是在生活中真的要去感受他人的感覺。

 

針對對同理心的定義中,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孩子要知道自己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的心情與想法,有這樣的經驗後,他才可以推敲得出來他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是怎樣的心情與想法。

 

所以在同理心的訓練中,父母親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要孩子有多的生活經驗。當然,我們可以安排孩子去參加很多的體驗營,但是坊間很多的體驗營多是被塑造或在限制之下的體驗,那並非真能讓孩子去”體驗”,而是”認識”這件事,所以這裡的體驗是讓孩子可以真實去感受到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快樂經驗也好、傷心的經驗也好,這些好、壞經驗都是構成我們生命中重要的體驗,因為失敗的經驗也正是我們邁向成功的一個重要的歷程,所以讓孩子成長過程中並不一定都是要快樂的體驗。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是否可以放心讓孩子長大卻是一件重要的事。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假如這是人生定律的話,學習從挫折中爬起來的經驗才可以讓人感到快樂。

 

因為有足夠的生活體驗,孩子才會知道他要怎麼做對方才會愉快,而這個愉快的心情是為了自己而快樂,並非是取悅他人。

 

另一個會影響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感覺,我想可能是3C用品。電視、電腦的使用多是單向的,且這些感覺或感受多是快速的刺激,常常人們有感覺、感受時,很容易就被下一個刺激所影響,有時候這些感覺就無法停留在我們腦子裡去好好的思考。但這些3C用品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當節目或遊戲結束後,可以跟孩子討論這個節目或遊戲對他的感覺、想法,並引導孩子去做更多的想法。當然,若可以將使用3C用品的時間做調整,增加一些其他活動的話,也可以協助孩子的感受力。

 

當一個人對生活、對人更有感覺時,他就越可以為自己、他人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越願意為自己與他人著想。

發佈留言

Name and email are requir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