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弟子規要提醒大家的是手足之間要如何和睦相處,我想這也是父母親會在乎的一件事。
常常父母親來諮詢的時候,有時候會提及: “當弟弟出生後,哥哥脾氣就變得很差,好像覺得父母親都被弟弟搶走了。”或者,母親會說: “我都已經做到很公平了,為什麼兄弟兩人就是覺得我很不公平?”。為了處理“公平事件”,父母親常常覺得要讓雙方都感到滿意似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過在處理公平之前,我們先來討論“感到滿意”這件事情。什麼叫做“滿意”?有時候那只是一種感覺,如果對方要的只是一種感覺,為什麼不把感覺做足了呢?意思是說,若孩子想要從父母親這邊得到滿足才會覺得公平的話,那我們就讓他“感覺”滿足啊!感覺其實是營造出來的,它並不是說假裝,而是我如何可以讓你覺得好。
其實,小孩子都期望可以得到父母親的關愛,而我們也確實想要關愛他們,既然這些都是雙方的期待,讓我們就讓這些感覺具體化,讓小孩子可以真實感受。
這種真實感受可以從行為表現與語言對話就可以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在乎他的,例如:當手足在搶一個東西時,我們可以用客觀的角度去做判斷、然後公平處理。一般家長都只做到這裡,所以常常被抱怨:“為什麼媽媽沒有站在我的立場?”,其實若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親有站在我這邊,這時候還要繼續關心雙方的情緒。此時,我們可以先去相對委屈的孩子那裏坐在他旁邊,或他年紀較小可以抱抱他的肩膀,然後同理他的心情,請他說說他的感受,安慰一下他的心情。之後讓他知道父母親做這個選擇的原因,並讓他知道父母親是因為相信他才做這樣的決定,也相信他可以禮讓手足,在這過程中他的確有好表現讓父母親感到高興與放心,所以他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範圍內的權力。
得到好處的另一位手足中,要讓他知道他的好處是另一位手足成全的,所以他要心存感激,並具體去跟對方說: “謝謝”。當孩子去跟對方說完“謝謝”後,也是用高度禮遇的口吻去稱讚他的行為。這樣我們就照顧到雙方的心情了,孩子也較不會抱怨自己沒有被關注到。久而久之,孩子都會知道父母親是在乎自己的。
之後,當孩子可以相互討論時,就可以教導他們問題解決的策略,依照問題解決方法來選擇對雙方都公平的解決方式,那時就可以討論是否雙方都要退一步來成全兩方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