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行為的方法

這篇內容主要是要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一些行為,如何不要打擾他人。這讓我們知道弟子規的內容不是單單只關注到自己,而是他的出發點是對別人好,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大家在一起可以和平相處。

 

現在生活繁忙,每個人都被現在的生活模式逼著要急、要快,但是在長期的急躁壓力下,人們也就無法留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會打擾到他人,尤其在習慣急、快的生活模式下,我們也越容易忘記如何跟人好好的相處,很多時候因為急或快,我們的行為就容易輕忽或態度就變得無所謂,人際關係也就被打打折扣,有時候可能還會覺得對方為什麼要大驚小怪。

 

所以訓練”慢下來”可是一件重要的事。在上一篇中我們提供了一些靜心的方法,這篇我們將提供一些如何協助孩子好表現的方法。

 

一般來說,人要如何表現、展現那些好行為,這些規範或舉止在很多的書中都寫得相當的多,除了弟子規外,包括:顏氏家訓、三字經或一些經書中都寫得明確,所以要讓孩子有這些行為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有哪些好行為?

 

所以要塑造一個好行為發生,第一個要與孩子定義目標行為是哪幾個?一般來說,若一下子要訂太多行為規範,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壓力大,反而會讓孩子不願意配合,這樣只是讓孩子更拒絕遵守。

 

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短期目標的行為來跟孩子討論,去尋找哪些行為是您與孩子共同覺得重要的行為,一般來說在訓練期間(以一個禮拜為限)以4-5個目標行為為主。與孩子討論這行為的優點,鼓勵他可以培養這項行為,然後協定達成好行為的獎勵(一開始可以用獎品並加入口頭獎勵,最後慢慢調整到單純的口頭獎勵,避免孩子要獎品的胃口越養越大)

 

視行為表現的需求,以一天為單位還是以一星期為單位來獎勵孩子?雙方確定後,就可以開始執行了。無論所訂的規範是否合宜,記得都以一星期為限,下一個星期再次訂規範時就將他調整到最合宜的規則。

 

在執行這項行為訓練時,可以用記點的方式來記錄。孩子有做到就記一個點,每記一個點時也順便口頭鼓勵一番,讓孩子更有動機去作業,也讓孩子覺得他的努力父母都可以看的見,以加深好行為的培養。

 

經由這樣的練習方式,孩子也就越容易去覺察到自己的行為是否合宜、是否可以達到標準,也越容易去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樣也可以教導孩子做到自我要求。

 

當孩子該項好行為達到標準(成為習慣)後,我們就可以換另一項好行為為目標行為,再用這樣的模式來訓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內化這模式,他自己就知道如何去調整或自我訓練,家長就不用那麼費心了。

 

當然,有一些行為我們口頭跟孩子說明,他就可以理解與養成,這樣的好行為就不需要用以上的方式去培養,上面的行為獎勵方式是針對一些小朋友較困難執行的行為,所以並不是每一項行為都可這樣獎勵喔!

發佈留言

Name and email are requir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