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身體感

現代人生活繁忙,很多時候忙到自己在做什麼事情或什麼動作也不一定可以感覺的到,很多時候也感受不到自己當下的情緒,這樣的行為模式持續的長久下去很容易得到文明病。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自我覺察的方式是從身體的感覺開始,這與弟子規中的『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有點相似,但是弟子規中是小朋友在教養中學習到自己當下的一舉一動,而心理學中的身體感是在行動中去感覺自己的當下的感受。

 

感受自己當下的一舉一動,很多時候是要讓自己可以靜下心來,藉由身體上的舒緩減輕身體上的病痛或調解自律神經,這樣的靜心及呼吸協調讓人身體可以得到休息,這在醫學上已經得到證實。所以在弟子規中看到這幾句時內心相當高興。若從小小朋友可以學習到去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小朋友本身是一件好事。

 

當然知道自己的言行,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很多時候是考量在人際互動中自己的合宜表現,適當或適應的行為表現也可以讓我們有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協助孩子行為的自我覺察其實是重要的。以下分享一些可以教育&訓練孩子自我覺察的一些方法:

 

1) 呼吸練習。讓孩子可以慢慢練習深呼吸,剛開始可以用數數的方式增加呼吸的長度,之後緩和呼吸的頻率,直到孩子感到舒服就可以了;不需要逼孩子應該要呼吸到哪一種標準。

2) 咀嚼葡萄乾。讓孩子吃一顆葡萄乾,但是我們是比賽看誰吃的最慢。請孩子感受剛開始吃葡萄乾時,葡萄乾的味道是什麼?當咀嚼到一段時間後,葡萄乾的味道變得如何?必較兩種味道。

3) 慢慢走路。當孩子可以覺察咀嚼葡萄乾前後味道差異時,就可以讓他慢慢行走,讓他感受在行健時他的身體感覺,例如:地板的觸感?穿襪子走路的感覺是?當抬腳時,身體可以平衡嗎?

4) 打坐。這是一種更深層的協助孩子自我覺察的方法。打坐的機制中可以協助孩子可以去覺察身體的各個反應,增加專注力與幸福感等。

 

當然,協助自我覺察的方法很多,在這裡就介紹這幾種。以上四種看起來簡單,但是執行起來不一定容易。建議親子一起練習,互動中您會發現更多孩子的反應,會讓您更了解您的孩子喔!

發佈留言

Name and email are required.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